技術文章
光學顯微鏡的應用廣泛,尤其對生命科學利于作出了重大貢獻,讓我們對生命體的了解有了直觀的感受,為研究生命的進化過程和治療疾病等開啟了一扇寬敞的大門。了解光學顯微鏡的結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運用它作出更多的發現。
光學顯微鏡zui核心的部件是它的光學部件,其中包括光源、反光鏡、聚光器、物鏡和目鏡等。其次是它的機械部分,包括鏡筒、物鏡轉換器、鏡臂、載物臺、調焦器、鏡柱、鏡座等。
其中光源是為整個顯微鏡提供照明的器件,zui早使用的是自然光,即用一塊反光鏡把太陽光光線照射于被檢物上以實現照明的目的。現在多用燈泡直接提供照明,隨意性更大,不必調節反光鏡的方向和受太陽光明暗的影響。目鏡:安裝在鏡筒的上端,起著將物鏡所放大的物像進一步放大的作用。每臺顯微鏡通常配置2~3個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鏡,常見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數)的目鏡,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使用,zui常使用的是10×目鏡。
物鏡:安裝在物鏡轉換器上。每臺光鏡一般有3~4之個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鏡,每個物鏡由數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而成,是顯微鏡zui主要的光學部件,決定著光鏡分辨力的高低。常用物鏡的放大倍數有10×、40×和100×等幾種。一般將8×或10×的物鏡稱為低倍鏡(而將5×以下的叫做放大鏡);將40×或45×的稱為高倍鏡;將90×或100×的稱為油鏡(這種鏡頭在使用時需浸在鏡油中)。
聚光器:位于載物臺的通光孔的下方,由聚光鏡和光圈構成,其主要功能是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聚光鏡由2~3個透鏡組合而成,其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可將光線匯集成束。光圈也稱為彩虹闌或孔徑光闌,位于聚光器的下端,是一種能控制進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變光闌。它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合排列而成,其外側有一小柄,可使光圈的孔徑開大或縮小,以調節光線的強弱。
機械部分則十分簡單,主要起著支架的作用,調焦器則是調節載物臺上的樣品與物鏡見距離的裝置以得到清晰的圖像。